一说到防雷,大家立马会想到那一根根架设在高楼顶端又高又尖的避雷针。但你可知道,在地下奔驰的轨道交通,同样需要防雷。昨天上午9点半,吴中区迎春南路和石湖东路交叉口东侧,苏州气象局防雷中心副主任曾山佰正带领着手下的助手们,顶着烈日,在轨交二号线施工现场检测土壤电阻率。烈日下,他们究竟在忙着啥?
此时,升至半空的太阳已把周围照得明晃晃一片,到处都是热浪滚滚。曾山佰正蹲在地上,紧盯着摆放在面前的土壤电阻率测量仪和定位仪。背后的衣服上,湿湿的,有一大摊汗渍。他的助手李一鸣把两根检测棒插入泥土中。“插好了吗?快记下来,实测数据是43。”
“这两台仪器可管用了。土壤电阻率测量仪是用来测量土壤电阻率的;定位仪可以确定检测点的经纬度,能够精确定位。我们在这片区域里测十个点,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地下7.5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电阻率越低,说明土壤导电性能越好。”曾山佰站起身来,向记者介绍着。他胸前的衣服上,又是好大一摊汗渍。虽然只站了不到半小时,可记者的脸上、身上已到处汗水涟涟,没办法,只能掏出一条毛巾赶紧擦把汗,随后赶紧跟上已走在前面的气象专家。
三天前,苏州气象局防雷中心接到为轨交二号线检测防雷的任务,曾山佰立即带领他的检测组,沿着轨交二号线施工现场忙碌起来。尽管轨道交通是在地下运行,但轨道设施的站房、架空部分、电梯、出入口、风亭风塔、主控制室,都建在地面上,容易受到感应雷电的打击。万一轨交设施遭遇电击后停止运行,产生的后果将无法估量。曾山佰他们的任务,就是全面检测轨交沿线站点的土壤电阻率,最终形成评估报告,确保轨交设施的防雷安全。“万一遇到土壤电阻率过大的情况,我们就会立即向有关单位做出相关建议,采取措施降低土壤电阻率,比如增加接地设施,比如把土壤中的巨石搬走,甚至可能会更换土壤,目的就是让雷电流能快速释放入地。”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们天天都乘坐轨道一号线,还真不知道事先要做这么多准备工作呢,这下开眼界了。”二个小时匆匆而过,一晃已经中午11点半,烈日下,记者跟随气象专家已走了好大一圈。“好了,我们要到下一个站点去检测了!”曾山佰站起身吆喝了一嗓子,助手们开始收起电线,整理仪器。记者看到轨交二号线工地上,几乎没有树木,防雷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戴帽子,个个满头大汗,身上前胸湿到后背。
“你们为啥不戴个帽子?或者打把伞?”“忙起来就想不到这些,大家一心想着就是把数据测得更精确一些,完成这个项目,心里就感到很踏实。”李一鸣说。
联系人:刘云云
手机:13874906936
电话:13874906936
邮箱:912627508@qq.com
地址:黔东南州凯里市环城东路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