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贵州凯里防雷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防雷新规定为何“雷”倒广东87家防雷企业

      广东的防雷企业被一项新规定“雷”倒了87家,政府又被指责“内外有别”。一场全国行业洗牌正悄然铺开,这是整肃行业乱象,还是政府部门的“垄断”?同样被撤销或注销资质的还有广东87家防雷企业。一位广东省气象局2011年防雷工作会议与会者称:“按照新规定,全省有资质的防雷企业超过七成不合格。”
  2012年过半,叶佩生的公司还没有接到一单防雷工程施工的活儿。在深圳干了十多年,叶佩生至今想不明白:“一直拥有乙级专业施工资质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和叶佩生同病相怜的,还有广东佛山的苏展昌。苏所在的天业综合防雷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天业公司”)此前持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的“双乙”资质。2012年3、4月份,天业公司在广东肇庆市的多名客户单位接到公函通知,称该公司未通过年审,承接防雷工程属非法行为。
  广东防雷企业进入有史以来的“严冬” 
  防雷企业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专业施工。全国防雷行业的企业数量有两万多家,市场规模上百亿。
  雷击尤其在中国南方地区频繁发生。据全国雷电防护研究会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造成100亿元损失,死亡人数700-800人,而一个大中型以上城市每年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0万元。
  中国防雷行业一直推行资质分级认定。气象主管部门对防雷企业实行甲、乙、丙三级资质认定: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资质采取一年一审和三年一次换证的制度。 
  这是75岁的叶佩生从未遇到的窘境,公司成立于1997年,以前年审都安全通过。2012年7月18日,在深圳公司的办公室,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今数次申诉未果,“我不想玩了,我躲总可以吧。” 
  重新洗牌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源于2011年9月13日的一次年审通知。广东省气象局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下称“广东防雷办”)通过官网要求93家防雷企业在两周内按要求接受资质审查,“逾期不接受审查的,将严肃处理”。 
  一个月后,“关于防雷企业资质认定的通知”正式公布。广东重新认定全省防雷企业的专业资质。与以往相比,广东防雷办正在力推《防雷工程专业资格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从业人员有了新规定,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事先取得《防雷工程资格证书》并办理注册登记后方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工程。  
  深圳市防雷协会有关人士说,这一条看似简单,实则影响不小。要取得防雷工程资格证书并不容易。“这是对上级规定的延续和加强。”深圳防雷协会有关人士说,如此一来,对防雷企业就是重新洗牌,没有能力过关的,将直接被淘汰。
  早在2010年6月,中国气象局就拟定了《防雷装置检测管理办法》(讨论稿)。一年后又出台了《防雷工程资质管理办法》。后者对具有乙级资质的公司在防雷工程总额、技工人数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 
  然而蹊跷的是,另一些广东企业却获得了“特殊照顾”。这令苏展昌他们很气愤。新年审规定之一:广东公司的技工须持有本地的社保,“就这一条规定,广东省气象局下属的企业公司就可以豁免,这明显有失公平。” 
  这是广东防雷办的下属企业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地址在广州市越秀区福今路6号,也就是省气象局资料楼一楼。据广东防雷办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在全省仅有的五家“双甲”资质公司中,其注册资本列末位。据该公司网站介绍,“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的广东省防雷中心工程部。”  
  同样愤愤不平的,还有深圳多家防雷企业。深圳防雷协会一位要求匿名的负责人士颇感无奈:“新政的实质是内部整顿,但难免产生矛盾。虽然不少企业鸣冤,可协会也不好介入,否则,日后难以(在省里)开展工作。”   
  整肃还是垄断? 
  在深圳市防雷协会副会长张帆看来,整顿防雷行业,有利于该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省防雷办要提高行业门槛也就不难理解。然而,行业乱象成跨不过去的坎儿。防雷工程的验收报告,气象与电信、电力、铁路等部门并不互认。“假如我们承接了电信、铁路、邮政和石化等领域的防雷工程,哪怕有了这些部门的竣工验收报告,若按照新规定,验收报告必须由气象部门出具,否则气象部门不予认可,我们也就拿不到年审资质。”叶佩生说。  
  “与其说整肃,不如说是想垄断。”在中国防雷界颇有声望的关象石如此评价广东省防雷行业新变局。关象石是中国气象学会防雷委员会原副秘书长。1998-2000年为中国气象局防雷办“防雷管理办法编写小组”(专家组)成员。据关介绍,广东防雷新政推行后,多家在粤企业对此颇为不满,认为广东省防雷办是“有意抢饭吃”。  
  一场防雷新政引发的争议,就此而起。  
  早已退休多年的关象石长期关注广东防雷行业,自广东省防雷办更换负责人之后,他从业内得知广东省防雷办准备做大下属天文公司,打算在全省设立分公司。不过,广东防雷网上仍有防雷企业年审通过的公告,数量多达60家。  
  叶佩生的同事李德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秋天,广东防雷办召集年审未通过的企业开意见征求会,十余家到会企业在会上与省办官员吵得很凶,“认为不应该修改年审规则,尤其不该内外有别,参会者直指防雷办就是垄断”。最后双方不欢而散。  
  在中国气象局《防雷装置检测管理办法》(讨论稿)出来后不久,大连金港华云雷电防护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滕连堂便向国务院法制办农林城建资源环保法制司上书。滕在建议中说:“气象主管机构其所属的雷电防护中心不应身兼数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既有执法证,又有资质证。”包括广东省在内,全国防雷新局正朝着这一趋势演变中。 
  最后一搏 
  与叶佩生萌生退意不同,苏展昌希望最后一搏。2012年2月,苏展昌在广东防雷办得到年审不过关的消息后,开始向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反映情况。在挂号信中,“我列举了广东省防雷办有违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做法,有八九条之多。尤其在给我门公司的不通过意见书上未具名机构单位,也未加盖公章,这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然而几经波折,天业公司的资质问题依然遥遥无期。“再忍一忍,走投无路时我将诉诸法律。”苏展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想状告广东防雷办的远不止苏展昌。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金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一鸣在电话中说,公司业务量骤降五成以上。“同样遭遇的还有很多,我们正在起拟材料,准备联名上书省人大省政府。”  
  在曾一鸣看来,因年审问题,很多防雷企业可能熬不到年底。 
  深圳一家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的防雷企业,至今没有获得专业设计资质。其公司负责人电话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按注册资本金来说,公司并不算小,可一直申请不到防雷工程的设计资质,实在令他不解。后来,公司与国家局沟通后获得希望,“哪知广东省一改政策,我们又被打回了原形。”  
  杜峰是德国某防雷品牌公司中国区的经理。为了让公司产品顺利进入广东,他与广东省气象局多次沟通。按照广东防雷办的新政策规定,所有进入广东市场的防雷产品必须对其产品专利进行审核备案,费用不菲。直到一周前他才得到答复,可以不额外缴纳产品专利费用,但必须答应局办派人去南京检查工厂。
  “即便广东省气象局派三四个人去厂考察、检查所带来的差旅、住宿、接待费,相比之前十多万的产品备案成本,还是要低得多,这就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结果。”盘算这笔账时,杜峰有些无奈。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联系人:刘云云

手机:13874906936

电话:13874906936

邮箱:912627508@qq.com

地址:黔东南州凯里市环城东路20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